第四百八十四章 惊艳世界(3/5)
&esp;&esp;紫檀木本身的气质古朴典雅超凡脱俗,而包角和搭扣上的掐丝珐瑯。
&esp;&esp;则给本品增添了精巧富贵的氛围,完美做到实用与华丽的结合。
&esp;&esp;不愧为清代木雕技艺与掐丝工艺的集大成者。
&esp;&esp;“辰辰,这九个百宝箱的工艺在当时来说都是一流。”
&esp;&esp;“这九个紫檀百宝箱比目前市面上见到的藏品,工艺水平都要高。”
&esp;&esp;“这要是让老黄、老马他们看到,估计会厚着脸皮从你这匀一个。”
&esp;&esp;“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九个紫檀百宝箱,我觉得你可以适当的出手。”
&esp;&esp;“从这九个里面留几个品相做工不错的,剩下的你应该明白。”
&esp;&esp;威老没说太多,他知道柳亦辰自己会做出取舍。
&esp;&esp;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,他也是想让柳亦辰的博物馆。
&esp;&esp;和故宫博物院还有马老的观复博物馆互通有无。
&esp;&esp;这样对双方都有利,毕竟柳亦辰目前的底子还是太薄。
&esp;&esp;“嗯,师父,我知道了,这九个紫檀百宝箱我已经决定好。”
&esp;&esp;“这次去的这些人每人一个,剩下的就看黄老他们的意思了。”
&esp;&esp;等柳亦辰分好紫檀百宝箱后,他这才把一个手提箱放到桌子上。
&esp;&esp;他拿手提箱的时候是有顺序的,从明清时期的玉器开始。
&esp;&esp;逐渐的拉高他们两个人的期待值,这样带来的震撼感也不同。
&esp;&esp;华夏民族在8000年前开始琢玉成器。
&esp;&esp;并由此形成以玉器为载体的华夏玉文化。
&esp;&esp;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&esp;&esp;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鼎盛时期。
&esp;&esp;尤其是清乾隆时期,鼎盛中的巅峰阶段。
&esp;&esp;明清两代玉器集历代玉文化之大成。
&esp;&esp;其玉质之美、品种之多、雕琢之精、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。
&esp;&esp;每件玉器上都浓缩着时代的气息
&esp;&esp;每件玉器上都烙印着时代的特征。
&esp;&esp;每件玉器的造型、纹饰均昭示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特点。
&esp;&esp;两位老爷子看完明清时期的玉器,面露疑色看向柳亦辰。
&esp;&esp;柳亦辰没说话,直接换了一个手提箱打开。
&esp;&esp;两位老爷子看到里面是宋元时期玉器。
&esp;&esp;心中有了一丝明悟,看了眼柳亦辰放在一旁的其他手提箱。
&esp;&esp;两位老爷子虽然脸上波谷不惊,心里却是掀起涛天巨浪。
&esp;&esp;他们没想到,玉尊传承的宝藏,居然是按年代划分的。
&esp;&esp;柳亦辰陪着两位老爷子欣赏着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的玉器。
&esp;&esp;边欣赏边听老爷子讲着每个时期玉器的风格特点。
&esp;&esp;当两位老爷子把所有的玉器看完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&esp;&esp;“辰辰,你说你这运气,看来玉尊还是和你有缘。”
&esp;&esp;“非常可惜的是,他老人家健在的时候没有见到。”
&esp;&esp;“不过,让我骄傲的是,玉尊的传人是我徒弟,哈哈。”
&esp;&esp;柳亦辰看得出来,两位老爷子是发自内心的高兴。
&esp;&esp;这两天他们累得不轻,老爷子让他们先去休息。
&esp;&esp;柳亦辰把东西全部放到他的收藏室中。
&esp;&esp;众人休息片刻,吃完饭便各自回房间睡觉。
&esp;&esp;了却了玉尊传承宝藏的事情,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。
&esp;&esp;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,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。
&esp;&esp;柳亦辰为了丰富六道博物馆的馆藏,和雪儿走遍了华夏。
&esp;&esp;他们甚至走遍了国外的大小旧货市场,甚至是拍卖会。
&esp;&esp;柳亦辰玉石加工坊里面,解出来的翡翠明料。
&esp;&esp;他们自己完全消化不了,所以开了几次翡翠明料专场拍卖会。
&esp;&esp;拍卖出来的这些资金,全部让柳亦辰变成了古玩。
&esp;&esp;六道博物馆也进入收尾阶段,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。
&esp;&esp;贝裕铭大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。
&esp;&esp;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华夏的情感,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。
&esp;&esp;创造出了六道博物馆,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。
本章尚未完结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